在整个高考考试地理的复习过程中,地理要点的巩固和记忆至关要紧。智学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地理上册要点复习》,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三地理上册要点复习 篇一
1.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是就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言的,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天体系统是就天体的运动关系而言的,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决不一样的系统。
2.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
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固体块和尘粒称流星体。当它高速冲入地球大方层,与空气分子激烈碰撞而燃烧产:生的光迹称为流星现象。降落到地面未能燃烧尽的流星体的残骸则称陨星。
3.昼夜之分、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
昼夜之分是指因为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昼夜更替是因为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产生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为周期的交替现象。而昼夜长短、是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命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象。
4.节气与季节
节气是依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状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15.为划分标准,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季节;是依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状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度为划分标准;二者在一定量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状况。
5.气温递减率与地温递增率
前者表示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而渐渐降低的变化率。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后者表示常温层以下肯定深度内,地温随深度渐渐增高的变化率。平均每深100米,温度增高3℃。
2.高三地理上册要点复习 篇二
天气与气候
1.大家常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在卫星云图中,白色表示云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云层厚的一般是阴雨区。
3.制作天气预报主如果用遥感、地理信息管理软件等地理信息技术完成的。
4.空风韵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量污染物的数目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5.一天中,气温出目前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目前日出前后,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称为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差晴天大、阴天小,内陆大、沿海小。一年内的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内陆大、沿海小,中纬度大,高低纬度小。
6.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这是由于不一样的纬度同意的太阳辐射多少不同;同纬度地带,夏天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天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减少。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7.降水是从大方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的总称,包含液态的雨,固态的雪、冰雹,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气象部门依据单位时间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8.世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温带区域沿海多,内陆少;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一般国内东岸多,国内西岸少。
9.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表目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0.气候一般包含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原因包含纬度地方、海陆地方、地形、大方环流、人类活动。
3.高三地理上册要点复习 篇三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
9.比率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率尺愈大,表示范围愈小;比率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通常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4.高三地理上册要点复习 篇四
1.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
2.丘陵:
丘陵是指陆地上起伏和缓、连绵持续的高地。海拔大约在200m~500m之间,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3.山地:
海拔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
海拔高度500~1000米为低山,1000~3500米为中山,3500米以上为高山。
4.高原: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
5.盆地:
海拔没肯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6.海岸线:
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5.高三地理上册要点复习 篇五
全球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要以动态的见地剖析。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大家可以通过日常的感感觉出,而在实质的光照图中,主如果通过晨昏线切割纬线圈的比率来判断。
晨昏线是由太阳光线决定的,且是垂直关系。
太阳直射点移动,晨昏线发生偏转,相切在不一样的纬线圈,全球各地昼夜长短产生变化。自己画二分二至日图梳理。
二分日晨昏线平分所有些纬线圈,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区域出现极昼现象。
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区域出现极夜现象。
注意:有时也会以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来体现直射点的纬度。